中文名:稀杯盔形珊瑚
学名:稀杯盔形珊瑚
英文名:Galaxea astreata
别名:
性别类型:雌雄同体
生命周期:
食性:光合作用和滤食共生
栖息水域类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浅海
栖息水体类型:
栖息水层:浅海
底质类型:岩石、死珊瑚骨架
生物分类
门:腔肠动物门 Phylum : Coelenterata | 亚门: SubPhylum : |
纲:珊瑚虫纲 Class : Anthozoa : | 亚纲:六放珊瑚亚纲 SubClass: Hexacorallia |
目:石珊瑚目 Order : Scleractinia | 亚目: SubOrder : |
科:枇杷珊瑚科 Family : Oculinidae | 亚科:盔形珊瑚亚科 SubFamily : Galaxeinae |
属:盔形珊瑚属 Genus : Galaxea | 亚属: SubGenus: |
种:稀杯盔形珊瑚 Species : Galaxea astreata | 亚种: SubSpecies : |
分布信息
原产国家: | 原产省份: |
原产地区: |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地区 |
地理分布:红海,查戈斯群岛,马尔代夫,斐济群岛,新喀里多尼亚群岛,大堡礁,印度尼西亚;我国海南岛、广西涠洲岛和香港水域 |
其他信息
生活方式: 生活区域:海浪不强劲的受庇护珊瑚礁区
资源类型: 品种特性:
主要用途:
形态特征:
群体为亚团块状、柱状或皮壳状,在浑浊的水域中常超过2米宽。珊瑚杯稀而少,群体不同位置上的珊瑚杯大小差异很大,直径通常为3~4.5毫米;杯间距离大,略呈圆形或卵形,少数珊瑚杯为多边形。珊瑚杯壁光滑或稍有一些珊瑚肋延伸到基部。常有8到12个隔片延伸到珊瑚杯中心,第Ⅰ轮、第Ⅱ轮隔片完全、突出,其离心端的珊瑚肋亦突出,第Ⅲ轮隔片不完全;第Ⅰ轮、第Ⅱ轮隔片上有颗粒。触手在白天很少完全伸展。生活时为灰色,也可能是粉色、绿色或棕色。
生活习性:
生活史:幼虫期;漂浮期;定居期;成体期
资源状况:无


























中文名:丛生盔形珊瑚
学名:丛生盔形珊瑚
英文名:Galaxea fascicularis
别名:盔形脑珊瑚
性别类型:雌雄同体
生命周期:
食性:光合作用和滤食共生
栖息水域类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浅海
栖息水体类型:
栖息水层:浅海
底质类型:岩石、死珊瑚骨架
生物分类
门:腔肠动物门 Phylum : Coelenterata | 亚门: SubPhylum : |
纲:珊瑚虫纲 Class : Anthozoa : | 亚纲:六放珊瑚亚纲 SubClass: Hexacorallia |
目:石珊瑚目 Order : Scleractinia | 亚目: SubOrder : |
科:枇杷珊瑚科 Family : Oculinidae | 亚科:盔形珊瑚亚科 SubFamily : Galaxeinae |
属:盔形珊瑚属 Genus : Galaxea | 亚属: SubGenus: |
种:丛生盔形珊瑚 Species : Galaxea fascicularis | 亚种: SubSpecies : |
分布信息
原产国家: | 原产省份: |
原产地区: |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地区 |
地理分布:印度-太平洋区系广布种;我国台湾、广东、广西沿岸、海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
其他信息
生活方式: 生活区域:海浪不强劲的受庇护珊瑚礁区
资源类型: 品种特性:
主要用途:
形态特征:
小型群体为垫状、低圆顶状或不规则状;大型群体常直径为5m,高为2m,为柱状或团块状。珊瑚杯多而密,管状,外形不规则,依据珊瑚杯排列的紧凑程度而变化,常见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甚至呈不规则形,群体内珊瑚杯大小变化较大,但直径在 10 mm 以下,有许多隔片延伸到珊瑚体中心。隔片倒楔形,4轮,第一至第三轮隔片完全,离心端珊瑚肋变粗,其中第三轮隔片约1/2杯半径宽,珊瑚肋变得更粗、更突出,第四轮隔片发育不全。隔片两侧的颗粒小而少。触手通常在白天伸展。生活时单色为黄色、绿色或灰白色;复色为咖啡色夹白色,或条纹黄色夹白色。触手和隔膜色彩对比明显,触手常有明显的白色尖端。
生活习性:
生活史:幼虫期;漂浮期;定居期;成体期
资源状况:无


















中文名:壳形足柄珊瑚
学名:壳形足柄珊瑚
英文名:Podabacia crustacea
别名:
性别类型:雌雄同体
生命周期:
食性:光合作用和滤食共生
栖息水域类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浅海
栖息水体类型:
栖息水层:浅海
底质类型:岩石、死珊瑚骨架
生物分类
门:腔肠动物门 Phylum : Coelenterata | 亚门: SubPhylum : |
纲:珊瑚虫纲 Class : Anthozoa : | 亚纲:六放珊瑚亚纲 SubClass: Hexacorallia |
目:石珊瑚目 Order : Scleractinia | 亚目: SubOrder : |
科:石芝珊瑚科 Family : Fungiidae | 亚科: SubFamily : |
属:足柄珊瑚属 Genus : Podabacia | 亚属: SubGenus: |
种:壳形足柄珊瑚 Species : Podabacia crustacea | 亚种: SubSpecies : |
分布信息
原产国家: | 原产省份: |
原产地区: |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地区 |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区 |
其他信息
生活方式: 生活区域:各种珊瑚礁生境
资源类型: 品种特性:
主要用途:
形态特征:
群体固着生活,皮壳状、卷曲叶片状、薄板状或层层搭叠。珊瑚杯外露开放,仅在一面分布,有时具有一个明显的中心珊瑚杯,外围珊瑚体突出且向群体边缘倾斜。杯间由共同的隔片相连,一般隔片 12 个,高矮相间排列,由于隔片高低不平因此表面显得粗糙,背面多孔,且有细沟槽。生活时多为深棕色、棕黄色或褐色,隔片-珊瑚肋是奶油色的,常有浅色边缘。
生活习性:
生活史:幼虫期;漂浮期;定居期;成体期
资源状况:无


















中文名:盔形叶状珊瑚
学名:盔形叶状珊瑚
英文名:Lobophyllia hataii
别名:
性别类型:雌雄同体
生命周期:
食性:光合作用和滤食共生
栖息水域类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浅海
栖息水体类型:
栖息水层:浅海
底质类型:岩石、死珊瑚骨架
生物分类
门:腔肠动物门 Phylum : Coelenterata | 亚门: SubPhylum : |
纲:珊瑚虫纲 Class : Anthozoa : | 亚纲:六放珊瑚亚纲 SubClass: Hexacorallia |
目:石珊瑚目 Order : Scleractinia | 亚目: SubOrder : |
科:褶叶珊瑚科 Family : Mussidae | 亚科: SubFamily : |
属:叶状珊瑚属 Genus : Lobophyllia | 亚属: SubGenus: |
种:盔形叶状珊瑚 Species : Lobophyllia hataii | 亚种: SubSpecies : |
分布信息
原产国家: | 原产省份: |
原产地区: |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地区 |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海区 |
其他信息
生活方式: 生活区域:海浪不强劲的受庇护上礁坡、潟湖
资源类型: 品种特性:
主要用途:
形态特征:
群体边缘位置呈扇形-沟回形,中央位置为亚沟回形。谷通常宽而浅,谷底平坦,口道中心通常排成两列,或在平坦位置均匀分布。隔片一般3轮,第一轮厚而突出,上有4~8个棘刺状或叶状突起,第三轮薄而短,多发育不全,隔片两侧均布满细颗粒。轴柱由小梁缠绕交织而成,轴柱之间在沿着谷的方向有2~6.个类似隔片的横板相连,珊瑚肋为平行排列的长刺。生活时为棕色或绿色;谷底和壁通常色彩对比明显。
生活习性:
生活史:幼虫期;漂浮期;定居期;成体期
资源状况:无









中文名:赫氏叶状珊瑚
学名:赫氏叶状珊瑚
英文名:Lobophyllia hemprichii
别名:
性别类型:雌雄同体
生命周期:
食性:光合作用和滤食共生
栖息水域类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浅海
栖息水体类型:
栖息水层:浅海
底质类型:岩石、死珊瑚骨架
生物分类
门:腔肠动物门 Phylum : Coelenterata | 亚门: SubPhylum : |
纲:珊瑚虫纲 Class : Anthozoa : | 亚纲:六放珊瑚亚纲 SubClass: Hexacorallia |
目:石珊瑚目 Order : Scleractinia | 亚目: SubOrder : |
科:褶叶珊瑚科 Family : Mussidae | 亚科: SubFamily : |
属:叶状珊瑚属 Genus : Lobophyllia | 亚属: SubGenus: |
种:赫氏叶状珊瑚 Species : Lobophyllia hemprichii | 亚种: SubSpecies : |
分布信息
原产国家: | 原产省份: |
原产地区: |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地区 |
地理分布:红海向东到萨摩亚,塔希提,土阿莫土群岛,是印度-太平洋区系的广布种 |
其他信息
生活方式: 生活区域:上礁坡、潟湖
资源类型: 品种特性:
主要用途:
形态特征:
群体为半球形或扁平的团块状,常形成超过5米宽的大群体,几个群体(不同颜色的,不同肉质的珊瑚水螅体)可一起生长形成单个复合群体。珊瑚体呈笙形或扇形—沟回形,单口道到沟回形的多口道,壁厚(4.0~5.0mm);谷的长度取决于相邻分枝之间的空间竞争,长60.0~120.0mm,宽10.0~20.0mm。
隔片从壁到轴柱逐渐变薄,主要隔片厚2.0mm,边缘有3~6枚齿,齿高7.0mm,末端通常有2枚齿超过珊瑚杯3.0mm,次要隔片薄,与主要隔片交替排列。隔片基部扭曲,与轴柱相连;轴柱由薄片扭曲的小梁缠绕交织而成,两轴柱之间一般有3~4片薄板状隔片相联系,相距10.0~25.0mm。珊瑚杯壁上的珊瑚肋多而密,排列成平行脊状,上有尖齿。
收缩的珊瑚水螅体厚实且有肉质感,表面平滑或粗糙。生活时为黄色或灰褐色,口道是绿色或灰白色;单色或双色,甚至多种颜色,呈同心圆状分布在口或谷壁上。同一群体的所有珊瑚体颜色相同。
生活习性:
生活史:幼虫期;漂浮期;定居期;成体期
资源状况:无



























中文名: 粗大叶状珊瑚
学名: 粗大叶状珊瑚
英文名:Lobophyllia robusta
别名:
性别类型:雌雄同体
生命周期:
食性:光合作用和滤食共生
栖息水域类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浅海
栖息水体类型:
栖息水层:浅海
底质类型:岩石、死珊瑚骨架
生物分类
门:腔肠动物门 Phylum : Coelenterata | 亚门: SubPhylum : |
纲:珊瑚虫纲 Class : Anthozoa : | 亚纲:六放珊瑚亚纲 SubClass: Hexacorallia |
目:石珊瑚目 Order : Scleractinia | 亚目: SubOrder : |
科:褶叶珊瑚科 Family : Mussidae | 亚科: SubFamily : |
属:叶状珊瑚属 Genus : Lobophyllia | 亚属: SubGenus: |
种: 粗大叶状珊瑚 Species : Lobophyllia robusta | 亚种: SubSpecies : |
分布信息
原产国家: | 原产省份: |
原产地区: |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地区 |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印度和太平洋西部 |
其他信息
生活方式: 生活区域:各种珊瑚礁生境
资源类型: 品种特性:
主要用途:
形态特征:
群体通常由少数珊瑚体组成,但也可以形成大型半球状。珊瑚杯大,笙形,单口道或多口道。隔片最多可见4轮,第一轮尤其厚,上有高而膨大的齿突,第三、第四轮多发育不全,边缘也布满细齿。轴柱明显,由致密的小梁交织而成。珊瑚水螅体肉质组织很厚,表面显得极为粗糙。生活时为灰蓝色,有时山底或隔片-珊瑚肋呈浅色。同一个群体的所有珊瑚体具有相同的颜色。
生活习性:
生活史:幼虫期;漂浮期;定居期;成体期
资源状况:无
















中文名: 菌状合叶珊瑚
学名: 菌状合叶珊瑚
英文名:Symphyllia agaricia
别名:
性别类型:雌雄同体
生命周期:
食性:光合作用和滤食共生
栖息水域类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浅海
栖息水体类型:
栖息水层:浅海
底质类型:岩石、死珊瑚骨架
生物分类
门:腔肠动物门 Phylum : Coelenterata | 亚门: SubPhylum : |
纲:珊瑚虫纲 Class : Anthozoa : | 亚纲:六放珊瑚亚纲 SubClass: Hexacorallia |
目:石珊瑚目 Order : Scleractinia | 亚目: SubOrder : |
科:褶叶珊瑚科 Family : Mussidae | 亚科: SubFamily : |
属:合叶珊瑚属 Genus : Symphyllia | 亚属: SubGenus: |
种: 菌状合叶珊瑚 Species : Symphylia agaricia | 亚种: SubSpecies : |
分布信息
原产国家: | 原产省份: |
原产地区: |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地区 |
地理分布:印度-太平洋区系都有分布 |
其他信息
生活方式: 生活区域:暴露的上礁坡
资源类型: 品种特性:
主要用途:
形态特征:
群体为半球状至扁平状。山谷呈蜿蜒或直线状,宽10.0~45.0mm,一般宽15.0mm,深15.0~20.0mm。在1.0cm脊塍中有10个左右的隔片,其中主要隔片4~5个,狭长,边缘有长而钝的齿3~9枚;次要隔片薄而有细刻齿。相邻两谷的隔片在脊塍上相遇,脊塍上无槽。壁厚实且肉质感,轴柱通常排成两列。生活时为棕色、绿色或红色,通常山谷和壁体呈色彩对比明显。
生活习性:
生活史:幼虫期;漂浮期;定居期;成体期
资源状况:无
















中文名: 辐射合叶珊瑚
学名: 辐射合叶珊瑚
英文名:Symphyllia radians
别名:
性别类型:雌雄同体
生命周期:
食性:光合作用和滤食共生
栖息水域类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浅海
栖息水体类型:
栖息水层:浅海
底质类型:岩石、死珊瑚骨架
生物分类
门:腔肠动物门 Phylum : Coelenterata | 亚门: SubPhylum : |
纲:珊瑚虫纲 Class : Anthozoa : | 亚纲:六放珊瑚亚纲 SubClass: Hexacorallia |
目:石珊瑚目 Order : Scleractinia | 亚目: SubOrder : |
科:褶叶珊瑚科 Family : Mussidae | 亚科: SubFamily : |
属:合叶珊瑚属 Genus : Symphyllia | 亚属: SubGenus: |
种: 辐射合叶珊瑚 Species : Symphyllia radians | 亚种: SubSpecies : |
分布信息
原产国家: | 原产省份: |
原产地区: |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地区 |
地理分布:马尔代夫,拉克代夫,马纳尔湾,新加坡,丹老群岛,托雷斯海峡,澳大利亚,马六甲海峡,日本九州、四国;我国台湾、南沙群岛和海南岛 |
其他信息
生活方式: 生活区域:上礁坡和礁缘
资源类型: 品种特性:
主要用途:
形态特征:
群体为半球状至扁平状。山谷平均宽度为20-25毫米,深10.0~15.0mm,呈不规则沟回形,而在群体的平坦位置变直。脊塍为中等厚度的肉质,通常顶部有沟槽;在1.0cm脊塍中有8~10个隔片,主要隔片与次要隔片交替排列。主要隔片边缘有6~10枚齿,隔片上部的齿为等边三角形,下半部为半圆形。生活时为红色、灰色和绿色,山谷和壁体通常色彩对比明显。红海地区的群体通常为奶油色。
生活习性:
生活史:幼虫期;漂浮期;定居期;成体期
资源状况:无


















中文名: 直纹合叶珊瑚
学名: 直纹合叶珊瑚
英文名:Symphyllia recta
别名:
性别类型:雌雄同体
生命周期:
食性:光合作用和滤食共生
栖息水域类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浅海
栖息水体类型:
栖息水层:浅海
底质类型:岩石、死珊瑚骨架
生物分类
门:腔肠动物门 Phylum : Coelenterata | 亚门: SubPhylum : |
纲:珊瑚虫纲 Class : Anthozoa : | 亚纲:六放珊瑚亚纲 SubClass: Hexacorallia |
目:石珊瑚目 Order : Scleractinia | 亚目: SubOrder : |
科:褶叶珊瑚科 Family : Mussidae | 亚科: SubFamily : |
属:合叶珊瑚属 Genus : Symphyllia | 亚属: SubGenus: |
种: 直纹合叶珊瑚 Species : Symphyllia recta | 亚种: SubSpecies : |
分布信息
原产国家: | 原产省份: |
原产地区: |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地区 |
地理分布:印度-太平洋区系 |
其他信息
生活方式: 生活区域:上礁坡和礁缘
资源类型: 品种特性:
主要用途:
形态特征:
群体为半球状至扁平状,表面较为平坦。珊瑚谷弯曲,宽度为12-15毫米,非常蜿蜒。珊瑚水螅体壁为中等厚度的肉质,顶部通常有沟槽。生活时为棕色、灰色或绿色,有时斑驳或壁体和山谷色彩对比明显。
生活习性:
生活史:幼虫期;漂浮期;定居期;成体期
资源状况: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