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

甲藻和珊瑚共生分子机制藏谜底

2016-08-27

厦门大学教授林森杰等以虫黄藻作为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通过基因组测序,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分析了甲藻基因组的结构特性,描绘了珊瑚虫和虫黄藻共生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Molecular Mechanisms),为今后甲藻基因组学和珊瑚—虫黄藻共生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

甲藻是海洋生态系统(ecosystem)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具备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其中虫黄藻是珊瑚礁中必不可少的共生藻。珊瑚礁丰富的生态系统(ecosystem),全部依赖于造礁珊瑚虫细胞内共生甲藻经光合固碳作用贡献的初级生产力。在互惠互利的珊瑚—甲藻共生生态系统(ecosystem)中,营养元素在共生体系内循环,共生藻产生的初级生产力成为珊瑚生长及成礁的基础,因此珊瑚—虫黄藻共生体系不仅是形成珊瑚礁的基础,也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指出,研究珊瑚—虫黄藻的共生关系如何建立以及这种关系在环境胁迫下如何失衡和可能的修复,是国际上很久以来亟须解决的科学问题,其研究工作对保护珊瑚礁系统的多样性及生态平衡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前,甲藻分子遗传机制了解的贫乏与其复杂性有关。比如甲藻叶绿体源自一个极其复杂的内共生进化史,并拥有巨大且多样的基因组,相当于人类单倍体基因组的1~80倍。


来源:《科学》

微信图片_20210309150149.png

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科技城创意产业园二期

0898-88830883

微信公众号:hainanrehaisuo

Copyright © 2021- 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海南热海所是一家非营利性的省级科研机构,成立于2003年。热海所在珊瑚礁的研究中对珊瑚的全球性危机及解决方案等提出新的见解,在珊瑚礁的修复中取得新的技术成就,并大力推进珊瑚花园、百万珊瑚培育计划及珊瑚种质库建设,力争完成一次全球最大规模的珊瑚培育及珊瑚礁生态修复行动。


关注珊瑚礁国际论坛,

分享国际珊瑚礁研究新动态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