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EcoWatch)
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Monday)上的一项新研究的警告称,除非我们现在就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世界上的珊瑚礁将在本世纪末停止生长。该研究分析了世界珊瑚礁在低、中、高排放情景下的表现。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海洋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弗·康沃尔(Christopher Cornwall),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新闻网的采访中指出,“我们的工作,凸显了珊瑚礁未来的严峻形势。”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气候危机以两种主要方式威胁着珊瑚礁。首先,海洋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了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的过程,这使得珊瑚更难形成碳酸钙骨骼,这个过程被称为钙化(calcification)。其次,海洋温度升高会增加珊瑚白化的风险,因为珊瑚会排出为它们提供食物和色素来源的藻类,而变暖也会干扰钙化过程。
此外,Cornwall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新闻稿中解释说,一种被称为钙化红藻或珊瑚藻的藻类,可以将珊瑚礁粘合在一起,甚至可以形成自己的珊瑚礁。
“虽然珊瑚极易受到海洋变暖的影响,但珊瑚藻更容易受到海洋酸化的影响。珊瑚礁的生长,还取决于通过生物侵蚀(生物体吞噬珊瑚礁)或沉积物的溶解去除碳酸钙,这些沉积物有助于填补较大碳酸钙块之间的裂缝,”康沃尔这样解释说,“在海洋酸化和变暖的情况下,这两个过程都可能加速。然而,之前没有一项研究会将这些过程定量地放在一起。”
该研究试图通过观察全球 183 个珊瑚礁的 233 个区域的钙化、生物侵蚀和沉积物侵蚀率,来填补这一空白研究领域。其研究的珊瑚礁中有 49% 位于大西洋,39% 位于印度洋,11% 位于太平洋。研究人员使用模型,根据低、中或最坏的排放情景,来确定 2050 年和 2100 年珊瑚礁会发生什么。
研究结果显得十分严峻,预计到 2100 年,在低排放情景中,珊瑚礁的碳酸盐产量将下降 76%,在中等排放情景中下降 149%,在高排放情景中下降 156%。
虽然到 2100 年, 63% 的珊瑚礁将在低排放情景下继续增长,但在最坏的情况下,其中 94% 的珊瑚礁最早将在 2050 年开始下降。在中高排放情景下,到本世纪末,珊瑚礁的增长将无法跟上海平面上升的速度。
对此,美国广播公司ABC新闻指出,这将对珊瑚礁所支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生计造成毁灭性打击。另外,珊瑚礁的减少或将严重削弱沿海地区免受海平面上升和更极端风暴潮的重要保护功能。
Cornwall也在采访中指出:“珊瑚礁生态系统,要尽可能接近现在的状态,唯一的希望,就是快速大幅减少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不这样做,它们将被明显改变,并停止自身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食物和旅游来源以及海岸线保护贡献者所带来的生态效益。”
关于其他方面,该研究还指出了哪些珊瑚礁最脆弱,并发现与太平洋珊瑚礁相比,已受到更大破坏的大西洋珊瑚礁情况将变得更糟。研究人员预测,珊瑚白化将是这些下降的主要原因。
最后,克里斯托弗·康沃尔在新闻采访中表示:“我们已经观察到珊瑚群落的全球变化,以及由于大规模白化事件导致的珊瑚覆盖率严重下降。珊瑚不太可能突然去获得抵抗这些事件所需的耐热性,而与此同时,这些危机事件正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
(来源:EcoWatch)